原文刊於《足球周刊》香港版 2017年1月號
對於50歲以下的球迷來說,張子岱這個名字或許猶如武俠小說的高手般,他的超卓球技只曾耳聞而無緣目睹。不過無可否認的是,這位早於1960年代已經效力黑池,成為首位在英國頂級聯賽「搵食」華人的名宿,在華人足球界地位可說數一數二。數年前他返回闊別逾半世紀的黑池,重遇昔日隊友及球迷,見證以往居住過的布萊克浦區遠比當年繁華,令「阿香」慨嘆若然生在今日,恐怕當年不會堅決提早返港。
你重返黑池有什麼深刻經歷,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?
我在英國能夠再見到當年的隊友,雖然有很多隊友已經不在,但能夠見到他們已經很興奮。加上黑池對我很熱情,各方面的招呼和配合都很到位。前隊友安菲特(Jimmy Armfield)更是前英格蘭國腳,他和其他曾與我做過隊友的球員,事隔50年之後仍然記得我,還可以拿當年練波時的趣事跟我說笑,令我覺得感動。
黑池名宿們於事隔50年之後仍能記得你,會否令你驚訝?
以往亞洲人在英國踢球是絕無僅有的事,所以當時有香港球員到黑池踢球,對他們而言是相當難得的事,我想這是為他們帶來深刻印象的原因吧。
除了前隊友和球會,好像仍有當地球迷記得你呢!
當地球迷一向很熱情,當年看我踢球的小朋友,現在年齡也跟我差不多,但仍然一直倚在球場外的欄杆前,等候每一個球員出來,準備向他們索取簽名。他們能跟我說:「我當年等候過你為我簽名」,因為只要是黑池的比賽,無論是一隊或是青年軍,他們都會全部支持,特別是閒暇時間會有較多的年青人和老人家,所以他們會對每個黑池球員都很熟悉,忠誠度非常高。
現在的黑池和城市(布萊克浦區)跟50年前有多大分別?
簡直就是天淵之別。黑池(布萊克浦區)當年只是個小鎮,沒太多華人在此居住,只有2間唐餐館,店主更是不懂廣東話的台山人。黑池現在則興旺得多,有不少娛樂設施,唐餐館也多了不少,繁榮程度跟香港差不多,不像我當年居住時那麼沉悶。所以如果當年黑池有現在這麼繁榮,可能我願意多留一段時間,不會堅決喊走。哈哈!反而是球場等足球設施沒有太大分別,因為英國在這些方面一向很完善。
你在黑池的一年半時間,大部份時間只能在預備組上陣,主因是什麼?
當年英國足球的踢法全是硬朗和衝撞,連練習也會因為過於勇猛而弄傷隊友。教練覺得我不夠硬朗,所以一直希望我先透過訓練變得硬朗。只是現代足球也不是依靠硬朗,美斯不硬朗,是技術型球員,我的踢法就像美斯和尼馬,所以我不太接受他們硬要將我變為硬朗球員的做法。而且當時的領隊總是認為部份老將即將掛靴,所以讓他們在「收山」前多踢比賽,年青球員得到的機會很少。加上當年的比賽沒有換人制度,不在11人名單的球員只能做觀眾。
當年香港人到英國踢球應是一件大事,所以回流香港後,會否被外界視為明星?
我又不太覺得是,只是隊友和對手都認為,我好像換了另一個人似的,與赴英前那個不太出眾、傻戇戇、個子不高的我差很遠。或許是我在英國時經常吃西餐,所以回來後高大了很多,對手也經常嚴密看管我,視我為最需要看管的對手。以往球例寬鬆很多,所以守衛經常踢人不踢波。不過我速度夠快,所以對手總是踢不到我,同輩球員直到現在也經常拿來說笑。
在國際賽層面上,為什麼選擇代表中華民國,不是代表香港隊?
不是我選擇的,這涉及政治因素。當時中華民國仍是世界公認的國家,而且在香港搞波的班主,都是從中國逃到香港的富商,所以中華民國擁有優先選秀權,因為當時台灣球員水準不足,所以要在香港選人。於是中華民國挑選最好的香港球員代表他們,剩下來的才代表香港隊。另外,中華民國會提供「安家費」予代表隊球員,當時警察月薪只有200元,買一個百德新街住宅單位約2萬元,但中華民國球員出外,如踢一次默迪卡盃就有5,000元安家費。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這麼多,有些球員只有1,000元或數百元。相反代表香港隊沒有收入,所以港隊球員非常羨慕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