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仲要訓練青少年做體記?

既然市場在變又面對風光不再的新局面,我為何還要培訓體育記者?

撰文:李德能(資深香港足球評述員)

原文刊於《足球周刊》香港版2021年5月號

Advertisements

今期想分享一點工作經驗。源於大概9年前的一個念頭,結果凝聚出「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」。轉眼做到第8屆,9年時間不算長,但傳媒世界的轉變卻是天翻地覆,市場生態已經完全不一樣。傳統媒體快速萎縮,新興媒體卻仍在摸索業務模式。曾經是「皇帝女唔憂嫁」,版權收益如「豬籠入水」的奧運會、英超等等,都要面對風光不再的新局面,香港電視以後還會見到奧運會和歐洲頂級聯賽嗎?誰都無法說得肯定。既然市場正在劇變,我還要培訓體育記者嗎?

過去2、3年,我確實翻來覆去,將問題想完又想,結果,仍然相信值得繼續做,但課程必需跟着時代走。

Advertisements

記得第一屆課程,仍然包括新聞學的所謂「倒立金字塔」、「五個W一個H」、「狗咬人與人咬狗」的傳統新聞概念,但時移世易,這類課堂沒有了,因為「甚麼是新聞」不再只有一條金科玉律,「將重點放在第一段導言」亦不再是唯一寫法。以往叫新聞,今日叫內容,昔日分為印刷媒體和電子媒體,報紙、雜誌、電台、電視視為四大範疇,今時今日都不再適用。舊日,電台電視台想方設法做收視和受眾口味調查,今天,大數據之中已經幾乎包括一切。

不過,儘管概念不同,形式變了,但不變的是,世界仍然需要人材,當新聞報導都可以用人工智能程式去寫,人就更加需要跳出程式的框框,要擁有與AI不一樣的想法和思考能力。

所以,「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」亦不再限於傳授行業技法,而是集中培養個人能力,我們不再簡單講寫作套路,反而跟學員一起探討「文字還有需要嗎?」以至「文字可以發揮甚麼力量」,課程提供更多場景讓學員親身經歷,導師不再執着學員的手去教,不再單向地講授,而是讓學員Learn by themselves和Learn for themselves。傳媒工作當然仍然需要技術,但更重要的是好奇心和膽量。

新一代的體育新聞人較上一代更需要「周身刀」,既要學懂使用文字、語言、聲音和影像,亦要有世界觀。今屆課程就加入幾位新導師,講解世界體育市場發展趨勢、社交媒體的正面和背面、以及體育與數據分析。
之所以仍然相信培訓計劃可以繼續辦,是因為我知道課程並不是為了訓練記者,這種種個人能力和心態其實是年輕一輩他日「行走江湖」都用得着的基本功,無論甚麼工種、甚麼範疇都合用。

踏入五月份,培訓計劃會安排學員合力搞製作、做直播,這部份,特別好玩。我相信,任世界怎樣變,只要人類依然喜歡體育運動,就一定有屬於體育傳媒的空間,至於新世界會是甚麼光景,就要看新一代的修為了。

*本欄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,並不代表本刊立場。

"
"